51吃瓜群最新网站,51吃瓜热门|51吃瓜热门吃瓜_51吃瓜热门吃瓜下载推荐

【廉潔文化月】腐敗心理研究丨“不想腐”首先源自自律

發(fā)布時間:2023-08-29

古人說:“禍生于欲得,福生于自禁。”所謂自律,是指根據(jù)自己的道德價值觀和道德思維,為自己立法,并按自己的意志和立法去行動,即使在沒有人現(xiàn)場監(jiān)督的情況下,也能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沒有它,一切紀律都會變得形同虛設。自律是克制人的劣根性最有效的方法。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證實:控制侵犯行為的最有效方法是學會自我抑制侵犯行為。柏拉圖曾說:“自制是一種秩序,一種對于快樂與欲望的控制。”高爾基曾說:“哪怕對自己的一點小的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蕭伯納說:“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斯科特這樣理解自律,“所謂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在心理學中,自律是指在面對誘惑時,平衡內在沖動的能力。它并不是壓抑當下的內在沖動,相反,它是一種承認與接納內心沖動,并意識到這種沖動和外在標準可能存在的沖突,自主自愿地做出符合外在主流標準的行為選擇。誘惑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在面對誘惑時個體需面對兩種敵對的力量,一種是呼吁個體做出合理行為的自我控制力量,另外一種是鼓勵個體做出滿足欲望行為的沖動力量。如果一個人的內心無任何約束,只要有一點外界誘因或自我需要,就會輕易實施犯罪。實踐表明,墮入腐敗泥淖的公職人員往往是自律不足而敗下陣來的,其貪腐行為的發(fā)生多是“放縱——放縱自己的行為;遷就——遷就自己的錯誤;失度——失去做人的尺度”三步曲。心理學研究認為,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實都控制了你自己。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會面臨諸多的誘惑,自控力弱是一切墮落、罪惡的根源。自控力弱的人,容易隨波逐流,容易被自己的欲望所控制,最終害己害人。自己把握不住自己,就容易跌跟頭。


人的一切行為,包括善行和惡行,無一不受一定的思想制約,即受一定精神力量控制。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使人做自己舉止行為的最嚴厲的評判者的力量是什么?是良心,它成為行為和理智的捍衛(wèi)者。”良心是一定的社會關系和道德關系的反映,是人們的各種道德情感、情緒在自我意識中的統(tǒng)一,是人們在履行對他人和社會義務中形成的道德責任和自我評價能力,是自覺地遵從主流道德規(guī)范的心理意識,是個人自律的突出體現(xiàn),對個體行為發(fā)揮著判斷、指導和監(jiān)督的作用。馬克思說:“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良心是歷史的、具體的、社會的范疇,是一定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的反映,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良心的形成及其真正成為調控道德主體行為的心理機制,便標志著道德主體實現(xiàn)了自律與他律的統(tǒng)一。生活中不乏受良好激勵而舍生取義的人,也不乏受良心的責備而悔不欲生的人。這種約束力之所以強大無比,恰恰是因為它來自主體自身的理性、意志、情感,因而是自己對自己的克制。個體走向腐敗是一個“底線”失守的滑坡過程,也是個體逐漸將腐敗行為合理化的過程。正常人在犯罪或做不道德的事情時,會有負罪感和不安的情緒。而道德脫離(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是一種將個體行為和內在價值觀分離的機制。給自己找一個理由,來解釋為何會做出不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事情的自我辯護,是道德脫離的主要表現(xiàn))使得一些人在從事不道德行為時,不會感到強烈的困擾,這就讓腐敗行為得以延續(xù)下去。


一個人在無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能夠自我控制和自我監(jiān)督,行為不越軌,便是自律。自律就是自己與自己作斗爭,與自我欺騙作斗爭。德謨克里特說過:“和自己的心進行斗爭是難堪的,但這種勝利標志著是深思熟慮的人。”除了外部因素,人也有自身的弱點:通常會采用最節(jié)省認知資源、最偷懶的路徑去思考決策。這些弱點使得保持清醒是件需要付出努力的事情,而一般人往往會一不小心就掉進了非理性思維。延遲滿足是指甘愿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眼前的利益的決策取向。有些人可以遏制眼前沖動,實現(xiàn)延遲滿足;有些人則對于即時滿足更加渴求。面對賄賂的誘惑,幾十萬元的現(xiàn)金就是即時獎勵,相較于唾手可得的獲益,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就變得沒那么重要了。人類另一個顯著弱點就是,往往對于未來的結果估計不足。并且,相比于未知和不可預測的后果,人們更加愿意作出后果是已知的決定。腐敗的好處是立即的、有形的、可預測的(錢就擺在眼前)。而腐敗行為的風險則不太明顯,產生后果的時間較長,且難以預測。因此,人們往往低估犯罪的風險,給自己的鋌而走險賦予很多理由。社會學理論認為,一些人不能顧及其行為后果的根本原因乃是他們尚未學會從心理上去抑制欲望以延緩滿足。有充分的證據(jù)證明,腐敗分子總體上總是試圖尋求心理方面的即刻滿足,而不愿等待較大的但需要一個延緩期才能獲致的報償。心理學界的研究表明,人性最大的弱點或許不是自私,而是“貪婪”,渴望而不知滿足。一旦內心的貪欲失控,誘惑的力量就會成倍放大。腐敗者的貪婪實際上是心理學上所稱的“賭徒心理”現(xiàn)象,其特點在于始終相信自己的預期目標會到來。一方面,他們總是認為否極泰來,一旦多次錯失機會,下次就一定會成功;另一方面,他們認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當運氣到來時,就要緊緊抓住它。與其說他們相信的是運氣,倒不如說是“玄學”,即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心理學家分析后得出結論,賭徒的心理其實是發(fā)生了非關聯(lián)性強化,即在模糊情境中,偶然的一次行為導致了預期的結果,便認為今后這種行為結果就會多次出現(xiàn)。縱觀因腐敗被查處的黨員領導干部,他們并非輸給了金錢、美色和權力,而是輸在了“自律”二字上,當自律意識決堤,他們便被欲望洪流裹挾,丟失原則,邁向深淵。


(來源:廉潔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