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一位百歲高齡的老人,左股骨頸骨折入院。術前,我和摩方麻醉、骨科醫(yī)生一起評估病人,認為手術是的最好治療辦法,否則老人只能臥床,可能出現(xiàn)的肺部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還將威脅老人的生命。但是,如果手術,麻醉實際操作面臨很多臨床困難,因為老人已過百歲,年齡是麻醉的獨立危險因素,超過80歲,每增加1歲,麻醉風險就增加5%。再者,老人合并有冠心病、房顫、心功能3級以及慢阻肺病史,全身情況較差,麻醉風險非常大。
摩洛哥的骨科下肢手術通常采用腰麻,但腰麻后麻醉區(qū)域的血管擴張,易導致嚴重低血壓,該老人合并心肺疾患,不能用快速補液來擴充血容量。但是,倘若采取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則術后容易發(fā)生肺部感染,而且在這里吸入性全麻藥只有氟烷,術中易發(fā)生嚴重心律失常。以前在國內,遇到這樣的病患,我通常采用單側腰麻,在側臥位下操作注藥,只麻醉患側肢體,對側肢體可以起代償作用,能有效避免低血壓的發(fā)生。但在摩洛哥,腰麻操作都是坐位,用等比重麻藥,無法實施單側腰麻。我給他們講解了單側腰麻的原理和方案后,大家都希望由我來實施麻醉。
老人入院后第四天被接進手術室,我在老人身上放置監(jiān)護儀時,他拉住我的手親吻了一下,這是對我的信任與感激,讓我更加有信心做好這次麻醉。一切準備就緒,首先要配置重比重麻藥,國內是用10%葡萄糖液加入麻藥中,使其比重大于腦脊液,這里只有30%的葡萄糖溶液。我把藥量和容量計算好后,很快配置好麻藥。大家協(xié)助老人側臥位,患肢在下方,我很熟練地進行麻醉操作,一次穿刺就成功,確認腦脊液回流通暢,隨后注入麻藥1.7ml,布比卡因的用量為7.5mg,保持側臥位約10min,這樣把麻醉的區(qū)域局限在患肢,而且麻藥用量少,待麻醉平面固定后轉平臥位手術。結果麻醉效果非常好,術中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順利完成股骨近端髓內釘固定手術,麻醉前備好的各種搶救藥物并沒有派上用場。整臺手術,我一直全神貫注地監(jiān)護著老人的生命體征,生怕有個閃失。術后,老人掙扎著再次拉住我的手親吻,并且無比真誠。當我把老人送回病房時,一群等候在那里的家屬,把手放在他們的胸口向我鞠躬致謝,那一刻,我深受感動。
這位老人是我到摩洛哥五個多月來所麻醉過的最大年齡患者,為百歲老人成功實施麻醉,展示了我們中國麻醉醫(yī)生的妙手仁心和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得到了摩洛哥患者和家屬的認可與感激,也贏得了摩洛哥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和稱贊。
援摩醫(yī)療隊 祝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