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擇適宜:老年人應根據自身年齡、體質狀況、運動基礎及場地條件,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及適宜的運動量。
2、循序漸進:機體對運動有一個適應過程,故運動強度應由小到大,動作要由慢到快,由簡單到復雜。不宜做強度過大、速度過快的劇烈運動。
3、持之以恒:鍛煉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需要強調運動的規(guī)律和強度,只有堅持經常性、系統(tǒng)性,才能逐漸達到目的。一般要堅持數周、數月,甚至數年才能取得效果。
4、運動時間:老年人運動時間以每天1-2次,每次30分鐘左右,一天運動總時間以不超過2小時為宜。運動時間要根據個體的具體情況作適當安排,最佳運動時間為每天的15:00-17:00,特別是運動量較大的活動,如在飯前鍛煉,至少要體息30分鐘,才能用餐;飯后則至少要體息1.5小時以上才能鍛煉,為了避免鍛煉后過度興奮而影響人睡,應在臨睡前2小時左右結束鍛煉。
5、運動場所和氣候:運動的場地盡可能選擇空氣新鮮、環(huán)境幽靜、地面平坦的場所。夏季防曬、防中暑,冬季防跌倒和感冒。遇到氣候惡劣或老年人行動不便時,也可在室內進行運動。
6、自我監(jiān)護:在開始運動前,應確定適合自己的運動量,運動時的最高心率可反映機體的最大吸氧力,吸氧力是運動者負荷耐受程度的一個指標。
最簡便的監(jiān)測方法是以運動后心率作為衡量標準,即運動后最適宜心率(次/分)=170-年齡。身體健壯者可用180作為被減數。計算運動時心率應采用測10s心率乘以6的方法,不能用直接測量1分鐘的方法。
運動結束后在3~5分鐘之內恢復運動前的心率,同時運動時全身有熱感或微微出汗,運動后自覺精神充沛,睡眠好,食欲佳,表明運動量適宜。運動時出現嚴重的胸悶、氣喘、心絞痛或心率減慢、心律失常等應立即停止運動,并及時檢查治療。
7、運動注意事項
(1)運動的服飾要適宜:衣褲要寬松、舒適,最好是運動服,運動鞋要選擇大小合適、穿著舒適、鞋底軟有彈性并防滑、鞋幫稍有硬度,可起到保護踝關節(jié)又便于活動的作用,尤其是老年糖尿病病人更應注意鞋的選擇。
(2)運動前和運動后的活動:注意運動前不要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以免適動時心率增加過快。運動后不宜立即停下、蹲坐休息,要逐漸放松,作慢步走、甩手等活動,直到心率降至比靜息狀態(tài)下的心率高10~15次/分為止。運動后不要立即洗水澡,以防虛脫與暈倒。
(3)異常情況應及時就診:年老體弱、患有多種慢性病的老年人,運動中出現胸悶、心慌、氣促或全身不適等情況,應及時請醫(yī)生檢查,并根據醫(yī)囑實施運動,以免發(fā)生意外。
(4)下列情況應暫停運動鍛煉:患有急性疾病,平時有心絞痛或呼吸困難,精神受刺激,情緒激動或悲傷之時。
8、體力勞動不能完全取代運動鍛練:體育鍛煉是全體關節(jié)、肌群參與的協(xié)調性運動,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運動,如沐浴時利用清洗身體各部位的動作,作伸展及彎曲的運動;睡醒后在床上可做深呼吸及四肢活動。
9、注意防止跌倒:跌倒會對老年人身體造成如軟組織損傷骨折、硬膜下血腫等;經常跌倒的老年人對自己的活動能力喪失了信心,而減少活動,這樣導致骨骼肌委縮,走路更加不穩(wěn),更易導致跌倒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